[宋代]郑南
郑南(一○六四~一一六一),字明仲,宁德(今属福建)人。徽宗崇宁三年(一一○四)太学上舍释褐。大观元年(一一○七),为符宝郎(《宋会要辑稿》选举一九之二二),四年,知仙居县(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一一)。政和初为国子司业。四年(一一一四),权发遣泉州(《宋会要辑稿》崇儒二之二五),迁福建、两浙路提刑。高宗绍兴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九十三岁时赠秘阁修撰(同上书职官七七之七○)。终年九十七。事见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二七。 共1首诗词
[宋代]郑寅
郑寅(?—1237)兴化军莆田人,字子敬,一作承敬。郑侨子。以父任补官。累知吉州。召对言济王冤状,忤权臣,被黜。理宗端平初,入为左司郎中,兼权枢密副都承旨。又请为济王立庙,且言三边无备,宿患未除,宜正纲纪,抑侥幸,裁滥赏,汰冗兵,以张国势。出知漳州,进直宝章阁卒。有《包蒙》、《中兴纶言集》。 共1首诗词
[唐代]郑璧
郑璧,唐末江南进士。有诗四首。《和袭美索友人酒》、《文燕润卿不至》、《和袭美伤顾道士》、《奉和陆鲁望白菊》。 共4首诗词
[宋代]郑采
郑采(一一八八~一二四九),字载伯,一字伯亮,福安(今属福建)人。理宗绍定二年(一二二九)进士。官校书郎,累迁左谏议大夫。淳祐七年(一二四七)拜端明殿学士,同签书枢密院事,九年卒,年六十二。事见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三二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六九《枢密郑公行状》。《宋史》卷四二○有传。 共6首诗词
[明代]郑绍武
郑绍武,字子纬。归善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(一六〇〇)举人,为晋江安溪县令,调粤西临桂令。后谢病归,归筑猗园。年八十三卒。有《清溪撮要》、《猗园续录》等书。清雍正《归善县志》卷一七有传。 共3首诗词
[宋代]郑望之
郑望之(1078—1161)徐州彭城人,字顾道。郑仅子。徽宗崇宁五年进士。钦宗靖康初,假工部侍郎,为军前计议使,使金请和。除户部侍郎,与李税再至金营,被留逾旬。还盛言敌势强大,不可不和。金兵退,罢为提举亳州明道宫。高宗建炎初,为李纲所劾,责居连州。纲罢,复除吏部侍郎。绍兴中,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。有《靖康奉使录》。 共2首诗词
[宋代]郑士懿
郑士懿,福州宁德人,字从之。理宗端平二年进士。时真德秀知贡举,读其试卷,称其有经世才。历官太学博士,出知武冈军。淳祐中通判婺州。清明廉慎,卓有政声。屡上书论朝政得失。有《定斋集》。 共2首诗词
[清代]郑熊佳
郑熊佳,字南翔,号蓬山,天津人。乾隆庚辰进士,官电白知县。有《蓬山诗存》。 共2首诗词
[清代]郑如兰
郑如兰(1835~1911),字香谷,号芝田,清淡水厅竹堑人,郑崇和三子用锦之次子。少年勤学,取进生员,因成绩优异而补增生,受知于台湾道丁曰健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因为办团练有功,由增生授候选主事,赏戴花翎,后加道衔。家业素丰,但自奉甚俭,尤不喜以财富誇耀于人,唯对公义之事则未有吝色,凡邑中所需困急,莫不慷慨捐输,故人人称诵其德行善举,颇能克承郑崇和、郑用锡、郑用鉴乡贤之风范。 共9首诗词
[明代]郑之文
郑之文,江西南城人,字应尼,一字豹先,号豹卿。万历三十八年进士。官至真定知府。工诗词散曲,尝作《白练裙》杂剧,以嘲名妓马湘兰,盛传于时。有传奇《芍药记》等。另有诗文集等。 共1首诗词
著名诗人
诗人别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