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大全

字母:
姓氏:

[宋代]綦崇礼

綦崇礼(1083—1142)高密人,徙居潍州北海,字叔厚,一字处厚。徽宗政和八年进士。自幼聪颖,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。调淄县主簿,为太学正,迁博士,摄给事中。高宗南渡,授中书舍人,知漳、明州。累除翰林学士。所撰诏命数百,文简意明。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,适金人入侵,督缮城郭,厉甲兵,用心劳苦。后退居台州。平生廉俭寡欲,潜心辞章,洞晓音律。有《北海集》。 共76首诗词

[宋代]丘崈

丘崈(1135-1208) 南宋将领。字宗卿,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 共77首诗词

[清代]齐召南

齐召南(1703—1768)浙江天台人,字次风,号琼台、息园。雍正七年副贡,乾隆元年,举博学鸿词,授检讨。与修《续文献通考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等书,累擢至礼部侍郎。旋以坠马伤病乞归。后以族人齐周华事株连被捕,夺职放归而卒。生平学术根底经史,尤精于史学,尝谓郦道元《水经注》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,因撰《水道提纲》,另有《历代帝王年表》、《史汉功臣侯第考》、《后汉公卿表》、《宝纶堂文钞》、《赐砚堂诗》等。 共12首诗词

[明代]钱嶫

钱嶫,通州(今江苏南通)人,字君望,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进士。官拜抚州推官、建宁知府、监察御史、广西巡按等。 共1首诗词

[清代]钱澄之

钱澄之(1612~1693),初名秉镫,字饮光,一字幼光,晚号田间老人、西顽道人。汉族,安徽省桐城县(今枞阳县)人。明末爱国志士、文学家。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,与同期的顾炎武、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,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。 著有《田间集》、《田间诗集》、《田间文集》、《藏山阁集》等。钱澄之学识渊博,文笔雄健,质朴宏肆,不事雕琢。他勇弃俗学,专治古文,文章精洁、典雅,对后来“桐城派”的形成有一定影响。钱澄之对数学、地理、训诂、义理亦有研究。 共219首诗词

[清代]钱载

钱载(1708—1793),字坤一,号萚石,又号匏尊,晚号万松居士、百幅老人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清朝官吏、诗人、书画家。乾隆十七年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上书房行走,《四库全书》总纂,山东学政。官至二品,而家道清贫,晚年卖画为生。工诗文精画,善水墨,尤工兰竹,著有《石斋诗文集》。为乾嘉年间“秀水派”的代表诗人。 共44首诗词

[宋代]钱伯言

钱伯言(?~一一三八),字逊叔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协之。高宗建炎元年(一一二七)八月,知杭州,十月,移知镇江府(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八、一○)。三年,责澧州居住,再贬永州安置(同上书卷二一)。绍兴八年,卒于岩州(同上书卷一二四)。今录诗七首。 共8首诗词

[唐代]清江

清江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诗僧。幼出家,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,师华严宗僧人守真。归越州开元寺后,又从昙一学《四分律》。大历八年(773)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。大历、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,与诗人皎然齐名,时称会稽二清。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。晚年住襄州辨觉寺,约卒于宪宗元和间。《宋高僧传》卷十五有传,另参《唐才子传》卷三。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卷。 共22首诗词

[宋代]钱若水

钱若水(960—1003)河南新安人,字澹成,一字长卿。太宗雍熙二年进士。淳化初,以文学高第召试,擢秘书丞、直史馆。历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知审官院。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。真宗即位,加工部侍郎。奉诏修《太宗实录》,重修《太祖实录》。从幸大名,陈御敌安边之策。后拜并代经略使、知并州事。雅善谈论,尤轻财好施,所至称治。卒谥宣靖。有集。 共7首诗词

[宋代]戚纶

戚纶(954年~1021年),字仲言,祖籍宋州楚丘县,生于宋州宋城县睢阳学舍。睢阳学舍执教戚同文之子。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年)进士。历知州县,入为光禄寺丞。宋真宗即位,除秘阁校理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拜右正言,龙图阁待制。二年,预修《册府元龟》。进秩左司谏、兵部员外郎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出知杭州,徙扬、徐、青、郓、和州。天禧四年(1020年)冬,戚纶由于患病请求回归故里,改任太常少卿,分司南京。天禧五年(1021)因病去世,终年六十八岁。有文集二十卷,已佚。 共3首诗词